新闻中心
学院要闻
学院首页 >> 学院要闻 >> 正文 >>
信工学院三下乡|青春助“荔”践初心 非遗赋能绘新篇——电商助“荔”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纪实(二)

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07日 09:18 点击数:

7月6日的从化区罗洞工匠小镇,鼓乐悠扬,木屑纷飞,荔香氤氲。电商助“荔”突击队的青年学子们,将镜头与身心聚焦于从化非遗水族舞、荔枝木雕刻、荔枝熏香三大瑰宝,通过沉浸式学习与系统化记录,为后续探索“非遗+荔枝”融合创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。

水族舞·青春入镜跃古韵

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,学子们架起摄像机,细致捕捉从化水族舞的每一个经典动作与独特韵律。他们不仅记录了“鱼虾嬉戏”“鱼跃龙门”等场景,更聚焦于“臂摆如鳍,移步似浪”的核心动作分解教学。镜头下,水族服饰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,青年舞者模仿鱼群穿梭、嬉戏的灵动姿态被一一定格,这些珍贵的影像将成为未来数字化传播与创新演绎的原始素材库。突击队师生们在练习中亲身体验动作要领,感受着这项源于清朝、流传200余年的民俗艺术所蕴含的生命力。

荔枝木雕·刀锋淬炼赋新生

在弥漫着木香的匠人工坊内,突击队成员细致拍摄了如何将果农废弃的虬曲荔枝木料,通过选材、构思、粗坯、精雕、打磨等工序,神奇地转化为祥云瑞兽纹的精美艺术品(如香薰炉、笔筒、摆件)。学生们不仅用镜头记录了“七分天然三分雕工”的创作理念,更在传承人手把手的指导下,尝试握刀运力,亲身感受荔枝木的坚硬质地与雕刻的艰辛乐趣。每一刀刻下的木屑,都被视为传统技艺与现代青年碰撞的火花。

荔枝熏香·巧手凝香续芳华

荔枝熏香的制作工坊香气袭人。队员们学习了如何将荔枝壳、荔枝叶等“废弃物”经过特殊处理,提取天然精油,并与天然香料、陶土(或蜡基)巧妙融合,制成蕴含岭南荔乡独特清甜气息的熏香产品(线香、塔香、香膏、香薰炉等)。他们拍摄了调香、塑形、阴干等关键步骤,并亲自动手参与体验,感受嗅觉艺术的神奇。这些影像资料将帮助未来更好地讲述荔枝“全身是宝”的故事,并为开发更具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的荔枝香薰文创产品提供灵感。

“今天的学习,就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宝藏的大门。”突击队队长刘佳盈表示,“水族舞的灵动、荔枝木雕的厚重、荔枝熏香的清雅,都蕴含着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。我们记录下这些宝贵的瞬间和技艺,就是为了下一步能更精准、更有创意地将它们与从化荔枝结合,讲好‘非遗+荔枝’的故事,开发出真正打动人心、提升附加值的产品和体验,最终助力果农增收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。”

随着学习阶段的圆满结束,电商助“荔”突击队已整装待发。他们将带着收获的宝贵素材、深刻感悟与初步构想,投入到“非遗+荔枝”融合创新方案的策划与实践中,为绘就从化乡村振兴的新篇章贡献青春智慧。罗洞工匠小镇的非遗之光与荔枝之香,将在青年的创意中交织出更绚丽的未来图景。